来源:网络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7-11-29 14:15:14
21世纪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21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资源不平衡的中国社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初三毕业生而言,面临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尽全力拼博的阶段;同时,中考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于是他们立刻成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点。在这个阶段,家长、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绪影响心智”。要及时把握学生情绪的脉搏,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初三毕业生心理问题及疏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初三学生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集体效应,现在都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的努力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痛苦、不愉快的感受,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妨碍智力的开发。学习效率低下,对困难的心理承受力较差,当无法承载生活、学习竟争带来的打击时,往往容易消沉或怨恨人世的不公。时间一长,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感悟灰暗的思维习惯。否定的情绪,如不满意、憎恶、悲哀等,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消极心境,如怨忧、烦燥、闷闷不乐等,具有减力作用,可以减弱人的活动能力,使人意志消沉、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从而降低人们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让学生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一)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过高的目标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过低的目标容易使自己失去动力。
(二)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告诉自己将来的事情或许自己无法决定,但现在只要努力、尽力去做结果怎样,都将无愧于自己的心。
(三)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得到孩子的认同才会更容易执行。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每一天都不放松。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去战胜困难,必要时给予孩子适当帮助。列如:第一次月考前一周我与班上的几个成绩中等孩子制定了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并给以鼓励和支持,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孩子上课变的很积极,遇到不懂的题就问,在月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完成了目标,在以后的时间里大多数的孩子能按当初的计划学习。
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够,目标很低或根本就没有目标,有时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不能坚持,导致烦躁,厌学,学习的动力就更不足。
二、使学生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对一个人能否做好事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无自信心直接决定个人的精神面貌。小月同学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各科成绩连续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导致自信心缺失。走路时低着头不敢正眼看人,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厌学、早恋现象严重。虽然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对这部分学生可采取如下策略:
1、激活学生学习情绪。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和学生一起活动让学生喜欢老师而喜欢这一门功课。课堂上多搞活动让学生整堂课都充满兴趣。
2018年西安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理化 | 政史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